1950年11月底,杜鲁门召开记者招待会,他看着记者们手中的“长枪短炮”,擦了擦额角的汗,开口:
“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……”
此话一出,在座众人哗然。只不过最后美国宁愿选择停战,也没有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原子弹,这是为什么呢?
美国发起核威胁
实际上早在1950年7月,美国就计划着要在朝战中使用原子弹,11月底的这次对外核威胁,是美国人第三次提及,但却是我国第一次经受。
而在这一次核威胁后,美国还进行了3次针对朝战使用核武器的计划(具体内容在笔者的《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曾六次计划使用核武器,为何到最后都没实施?》一文中,此处不一一例举),相比于后几次核武器使用计划,美国人对志愿军的第一次核威胁,在国际上引起的动静要更大一些。
展开剩余88%
就在杜鲁门的记者招待会开完后,中国方面还没有回应什么,欧洲各国炸了锅。在各国政府的授意下,许多欧洲驻联合国大使围堵住美国大使奥斯汀,“眼泪汪汪”,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“美国到底有没有机会避免战争扩大”。
毕竟当时欧洲各国尚且处于二战后重建时期,实在是不想再度被卷入大战的阴云。奥斯汀面对一群“蛋花眼”倍感压力,但他确实给不出确切的答案。
因为美国方面久久不给回应,与美国是忠实盟友关系的英国急了,一百多名英国议员联名写下一封抗议信,交给艾德礼首相,他们坚决反对“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原子弹”。
艾德礼看到抗议人士中还有著名的反共主义者、前首相丘吉尔,也不敢再等下去,他飞赴美国华盛顿与杜鲁门会晤。
这一次会晤艾德礼和杜鲁门吵得面红耳赤,最后艾德礼得到杜鲁门“不会使用原子弹”的承诺,并勉强与杜鲁门在朝鲜问题上达成共识:
“在军事上被赶出去之前,要驻留在朝鲜,而且在局势好转之前,不同中国进行谈判。”
艾德礼一颗心放回肚子里,满意地走了,但杜鲁门憋屈的不行。
适逢此时麦克阿瑟频繁发来电报,言辞之间都是“面临灭顶之灾”,要求大批增援,同时还私自召开记者招待会,颠三倒四地说“华盛顿官僚们就是一惊一乍,我的部队不是失败,而是一次巧妙的撤退”,高喊“一定会使用原子弹”。
这让杜鲁门气不打一处来,他可是才打发走难缠的艾德礼啊!如今这个局面,只要他敢下令使用原子弹,说不准欧洲各国全部会跑去找苏联,先把美国给解决掉,美国哪里敢将原子弹扔到朝鲜以及中国去?
你以为我不想?我是真不敢
当然了,欧洲各国的阻挠和关注只是美国不敢动用原子弹的原因之一,说到底杜鲁门会给艾德礼“不使用原子弹”的承诺,更多的是不想多生事端,不然他应该在这之后彻底放弃调动原子弹的想法,而不是又陆陆续续计划了三次。
美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敢动用原子弹的原因在于苏联。诚然在明面上,苏联似乎只是给中朝军队提供了武器装备,但实际上苏联方面也曾出动过一支部队入朝支援。
同样是在1950年11月,当时有一批苏联空军秘密入朝,该月8日,鸭绿江上有一批美国飞行员驾驶P51战斗机从空中略过,前方忽然出现的4架米格15让他们惊了一跳。
米格15的综合性能要比P51强一些,但由于这些米格15的飞行员技术欠佳,双方狗斗到最后都每个结果,于是各自离去。
美国飞行员还感慨着自己运气好,不过到了第二天,美国飞行员的好运气用完了,一架B29轰炸机被两架米格打得千疮百孔,B29坠地后,机上5名乘员全部死亡。
美国空军参谋长兴登堡上将还为此惊呼:
“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了世界上主要空中强国之一!”
但很快美国方面就确定了,忽然变厉害的“中国”飞行员根本就是苏联空军,毕竟中国人可不长高鼻子蓝眼睛的白种人样貌,中国人也不使用顺溜的俄语飞行命令驾驶战斗机在空中打配合战。
或许美国刚开始与想过披露这件事,但随着后续几次开战,这些白种人开始磕磕绊绊说汉语和朝鲜语飞行指令,美国方面沉默了。
因为他们透过苏联的这一系列诡异动作,明白苏联已经介入战场,只不过并不想让更多人知道,以避免事态发展得更加不可控。
同时美国方面也不得不更加谨慎地考虑原子弹使用问题。毕竟朝战爆发时,苏联已经研制出了原子弹,美国敢在朝鲜战场上动用原子弹,苏联就敢宣布正面介入朝鲜战场,同时拉出自己的原子弹与美国对峙。
此时若战局持续恶化,就苏联那个暴脾气,直接给美国本土来两发原子弹也不是不可能。
心有戚戚然的美国后续提出的“对中朝使用原子弹计划”,更像是在“放空炮”吓唬人,真要让这个国家放开拿原子弹炸朝鲜,他根本不敢。
毕竟除了欧洲那些盟友国在紧盯前线,对立的苏联同样在暗中观察。而朝鲜半岛的地理地形也根本不适合使用原子弹,其投放下去达不到预期的杀伤效果。朝鲜暂且不提,中国志愿军可是一支血性融在DNA里的部队,那真是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。
届时美国会瞬间成为世界公敌,欧洲各国弃自己而去,苏联搬出原子弹还正面参战,中朝和美国彻底结下死仇不死不休……这样的未来,是美国不敢面对的。
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
就这样美国不断计划使用原子弹,不断让有关计划“流产”。时间来到1953年6月15日,这一天郑维山指挥所部还想着乘胜追击,拿下金城,结果就得到了志司的停战来电,因为“美国人同意中朝方的全部条件,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协议了”。
只不过李承晚对这样的结局非常不满,他反对停战。原本针对金城的作战以打击美军为主,李承晚如此一手,志司指令将进攻目标改为南朝鲜地军队。
之后著名的“金城战役”开始了,这场战役让美国方面惊呼“中国的全新战斗力骇人,停战协议再拖下去损失会越来越大”。于是在接下来的谈判桌上,美方代表不再是一副目中无人的姿态,而是很严肃地与中朝代表协商停战事宜。
7月27日,双方开始签订《停战协定》,一直到笔尖离开纸面,美国也没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原子弹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